中鋼公司/數位力減碳排、省能耗,打開煉鋼爐「黑盒子」


【第四屆數位轉型鼎革獎—智造升級轉型獎大型企業組首獎暨ESG特別獎】做為台灣前十大碳排大戶的中鋼公司,以數位力成功應對挑戰,憑藉「熱軋工場加熱爐數位智慧溫控系統開發」專案,大幅降低加熱爐的能源消耗,並減少每年3.1萬噸的碳排放,展現數位與永續的雙重動能。

 

明年即將開徵碳費,身為環境部公告台灣前十大碳排大戶的中鋼公司,可說是「剉咧等」。
以環境部過去委外報告建議每噸300元的碳費估算,一年排碳近2,000萬噸的中鋼,未來每年碳費上看58億元。

中鋼對此心驚膽顫,因為2023年市況不佳,還花了大把鈔票落實減碳,稅後盈餘好不容易小賺46億元,如果預估碳費高達58億元,吃光全年獲利,中鋼就要由盈轉虧了。 對這家台灣最大鋼鐵廠來說,面對已知的「碳成本」,每一步都走得戰戰兢兢。中鋼早已將2018年訂為減碳基準年,訂定減量目標為2025年減排7%、2030年更要減排25%,以因應未來的碳定價趨勢。 敢於展現如此雄心壯志,關鍵在於數位轉型。

中鋼今年便以加熱爐首個數位化成功案例「熱軋工場加熱爐數位智慧溫控系統開發」的專案成果,榮獲本屆《哈佛商業評論》數位轉型鼎革獎智造升級轉型獎大型企業組首獎,還同時囊括ESG特別獎。

今年9月,恰逢中鋼人事異動,新任生產部門副總經理周文賢新官上任初次受訪,談到中鋼的數位轉型,眼神顯得堅定。他強調,中鋼雖然歸類為傳統產業、黑手的工作,「但從原料做到軋鋼、從固態、液態再變成固態,生產過程相當多元,而且導入很多新科技,其實一點也不傳統。」 要在傳統賦予科技的新意,中鋼第一步是在2016年成立「產銷智能化委員會」,2023年改名為「數位轉型推動小組」,建構資訊化、自動化、線上化的數位能力基礎。

在營運、生產及設備等三大領域,以及煉鐵、煉鋼、軋鋼等製程大量導入AI,至今已完成325AI專案,創造年效益近16億元。

精準掌控爐內溫度
本次獲得鼎革獎首獎的專案,就是中鋼多項數位轉型當中的的代表性成果。周文賢指出,熱軋工場生產製程首站是加熱鋼胚。

……………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中鋼公司/數位力減碳排、省能耗,打開煉鋼爐「黑盒子」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