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時代競爭力/綠色新能源 掌握永續能源發展新契機
工研院位於沙崙的氫燃料電池發電系統。
2050淨零排放呼聲正熾,不少國家紛紛啟動低碳能源新方案,發展新及再生能源已成國際共識,
包含太陽光電、風力、地熱、生質能等,還有備受關注的氫能,都是未來邁向淨零轉型的綠色新能源。
臺灣已有不少業者率先投入新能源領域,為綠能發展找到新契機。
面對迫切的氣候變遷危機,世界各國紛紛透過改變能源使用結構,發展低碳能源,積極朝淨零目標前進,
「『創能』對淨零排放很重要,也就是創造低碳和無碳的能源」,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萬皓鵬說。
在減碳風潮下,「再生能源將主導未來的電力結構,」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預估,
2050年90%的電力將來自再生能源;國發會也預估,臺灣2050年60%至70%電力來自再生能源,
其中以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為主要綠電來源。
「技術創新則是達成淨零排放的核心,」萬皓鵬說。國際能源總署(IEA)盤點淨零需要超過400項新興技術,
近半數仍屬發展中階段,除了風光電需持續創新布建外,前瞻能源如地熱、海洋能、氫能等技術創新,
更是達成淨零排放的重要關鍵;尤其這幾年氫能備受國內外關注,工研院也在2022年發表了「臺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
協助產業掌握氫能商機。….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淨零時代競爭力/綠色新能源 掌握永續能源發展新契機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