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紫軍:得三電系統者得天下 電動車產業將成新護國神山
前行政院副院長杜紫軍應長風基金會邀請,以「電動車能否變成下一座護國神山?」為題,剖析台灣電動車產業發展的優勢與挑戰。
他指出,全球「淨零碳排」的風潮,將成為電動車產業的重要推手,而台灣電動車產業因具有汽車電子的軟硬體優勢,「得三電系統者得天下」,電動車產業將有機會成為台灣新的護國神山,並且超越現在的護國神山。
杜紫軍認為,台灣現階段仍不適合發展自有品牌,建議應善用台灣電子產業一條龍優勢,以整合電子系統取代零組件,作爲未來發展主力。
這個發展策略也可以搭配電子五哥模式,在當地代工生產整車。至於台灣車輛能否全面採用電動車,杜紫軍則認為缺電將是最大的問題。
杜紫軍從政府基層公務人員出身,長期在經濟及產業發展領域服務,曾任經濟部工業局長、常務及政務次長、部長,並出任行政院副院長。
2016年自公職退休之後,擔任全國工業總會及車輛工業公會最高顧問、電機電子工業公會會策顧問,持續協助台灣產業升級及拓展國際市場。
杜紫軍開宗明義表示,智慧電動車並不是人類的新構想,早在1982年美國電視劇<霹靂遊俠>中,就創造了以氫電為動力、並可與主角李麥克互動的智慧電動車。而台灣自2008年政府與企業共同投入智慧電動車技術研發、系統平台及整車建置,已發展了將近15年的時間。
到了去年,鴻華科技發表了三款智慧電動車,終於開花結果。
杜紫軍表示,近年來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成為智慧電動車產業的主要推手。
所謂「淨零碳排」,是指總碳排量等於總碳吸量,這個觀念已經在全世界掀起一股新風潮,包括2017年COP23會議中發起成立「發電棄煤聯盟(PPCA)」,承諾歐盟和OECD國家必須在2030年前逐步淘汰燃煤發電;2019年歐盟提出「綠色新政」,要在2030年將排放目標由原本減少40%,積極提高到50-55%;2050年要達到溫室氣體淨零排,同時動員歐盟外交手段來課徵碳關稅。
2021年在格拉斯哥召開的COP26會中,有146國宣示達成「淨零碳排」,且絕大部分以2050年為目標。
其中有105國承諾未來10年要減少30%的甲烷排放量,以減緩氣候危機,歐盟更是祭出2023至2026年採碳邊境措施,對未來國際貿易產生重大影響。
杜紫軍指出,在全球淨零碳排的大趨勢下,除了高碳排、高耗能產業(例如鋼鐵、水泥、石化、煉鋁、媒電)必須立即轉型外,所有的產業都將面臨成本增加、碳關稅、減碳及綠能的衝擊。而在交通方面,各國交通部門也都以全面使用電動車做為解方,宣示未來電動車將全面取代燃油車。
「車輛產業發展以電動與智慧為基礎核心」,杜紫軍說,這兩大核心由過去的分流走向合一,因此具有自動駕駛功能的電動車將成為未來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主流,並朝向CASE(聯網化、自駕化、共享化、電動化)的趨勢發展,同時也將帶動能源、交通、資通訊、人工智慧以及智慧製造等產業發展的新機會。
在這種趨勢下,電動車市占率成長將非常快速。
Bloomberg預測,2025年電動車占比達10%、2030年達28%,2035年至2040年間將出現黃金交叉,成為車輛市場的主流。
這也意味著車輛產業正面臨百年來最大變革,從燃油車全面轉向電動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