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與野生動物能否和平共處?選址施工前得做足功課


隨著太陽能製造與安裝成本愈來愈低,太陽能產業近年來快速成長,2018 年全球太陽能新增裝置量更首度破100GW,只不過在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忽略背後的環境衝擊,已有不少人擔心太陽能施工期間以及施工後對野生動物、植物生態等影響。
再加上太陽能成本效益比與裝置規模成正比,1KW 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大約需要占地 7~9 平方公尺,而現在公用事業太陽能電廠動輒百萬瓦,影響範圍想必又更廣。
對此,RPCS 市場負責人 Bri Bruce 認為不必太過擔心,他們發現太陽能廠完工後,當地的黑尾傑克兔、鈍鼻豹蜥、敏狐、叉角羚等野生動物已陸續回歸。
Bruce 表示,雖然太陽能廠建設過程中會產生噪音、整地、二氧化碳排放與土壤侵蝕等短期環境損害,但這類建設的破壞性遠都比傳統發電廠或是煤炭能源開採還要低。
Bruce 認為在選址與裝設太陽能系統時,都必須要詳細調查與評估潛在環境影響,尋求當地經驗豐富的生物專家與地質調查員,並為野生動物提供減緩區(mitigation area),畢竟太陽能的鏡面反射都有可能會影響野生動物與鳥類的視線。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太陽能與野生動物能否和平共處?選址施工前得做足功課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