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缺電,還是缺韌性電網?看日本如何把電網危機變儲能商機
五月份黃仁勳席捲台北國際電腦展覽會(Computex),使AI與缺電議題成為媒體焦點。
亞洲AI重鎮的台灣,有NVIDIA與AI供應鏈加持,經濟股市蓬勃發展。
而各國最擔憂的則是台灣的能源政策,能否跟上AI成長帶來的電力缺口?
台灣缺不缺電,成為國際焦點。台灣真的缺電嗎?「缺電」的定義是什麼?
在開始之前,我們需要了解現今輿論對於「缺電」有兩種解讀:
一、缺電是供電量不足
其實,缺電具有法律定義。從政府的「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來看,電源不足(缺電),是指電能供應事業的供電容量、發電用能源不足或因安全維護、機組故障、天災事變等其他不可抗因素,造成的供電能力不足。
因此,依照目前台電的供電能力,台灣的電力的確充足無虞。
根據台電預估,今年八、九月的供電能力充裕。圖片來源:截自台電官網
二、缺電是需要時無電可用
然而,從過去的新聞報導不難發現,輿論對於缺電的認知,更像是「需要時無電可用」就是「缺電」。
這也導致斷電、停電等電網問題,也一併被歸入「缺電」的範疇中討論,即使台電不斷宣導,廣大民眾依舊不買單。
其實若以「缺水」來比喻,當水管阻塞時,我們不會將管路問題定義為「缺水」。
只是電力的世界相對抽象,因此對於民眾而言,當需要時無電可用,等同與缺電的認知也不難理解。
台灣缺的不是電,而是具韌性與調整力的電網
綜上所述,既然台電供應的電力充足,但終端用戶卻有「需要時無電可用」的疑慮,顯示問題並不出在發電端,而是考驗電力調度配送過程是否有韌性,以及電網應對「供需」變化的調整力。…..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 台灣缺電,還是缺韌性電網?看日本如何把電網危機變儲能商機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