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653本永續報告書!台灣企業拚減碳轉型,到底做了幾成?
淨零排放成為全球共識,歐盟將在2023年試行碳關稅,台灣最快2024年開始徵收碳費。
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與機會,目前國內企業在低碳轉型準備如何?
根據CSRone永續智庫與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合作發布《2022臺灣暨亞洲永續報告現 況與趨勢》指出,檢視2021年台積電、台達電等國內企業公開的653本企業永續報告書,企業雖然紛紛做出減碳的承諾與目標設定,但在掌握產品的碳足跡、碳成本意識仍偏低。
觀察1:搶國際供應鏈門票,已有225家企業使用綠電
企業是否使用綠電,不只是因應法規要求,更是進入國際供應鏈的門票。目前全球已有超過350家企業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包含科技巨擘蘋果(Apple)、Google等。而台灣身為全球供應鏈一環,對綠電需求高,近3年企業採用綠電比率分別為29.3%、33.6%、34.5%,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因應金管會要求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的查證(類似會計師簽證概念),近3年完成上述要求的企業數量增加;但若進一步以國際上用「產品碳含量」作為徵收碳關稅的標準,仍有高達8成企業沒完成產品碳足跡盤查。
盤點653本企業永續報告書,發現目前企業在碳權、碳交易、碳中和等議題關注度偏低,特別是報告中提到與碳排成本最有關聯的「內部碳定價」僅占4.7%, 代表多數企業對於碳資產管理工具還不熟悉。….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圖解653本永續報告書!台灣企業拚減碳轉型,到底做了幾成?
資料來源:數位時代-數位專題系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