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讓社區居民共享電力,儲能效率大幅提升!這次能解決台灣缺電危機嗎?
Kelly 住在澳洲西岸的珀斯(Perth)郊區,還記得 2016 那年,全澳洲第一場社區電池(community batteries)試驗在此地展開時,她和家人起初滿腹狐疑:「當時大家都在猜測這項計畫究竟可否減少家庭支出,因為費用結構有點過於複雜,不過後來事實證明的確可以,每兩個月我們都至少省下近 3000 元新台幣。」
高效、省錢儲綠能關鍵:社區共享設備
這場實驗共有 119 戶家庭參與,每年每戶的電費帳單平均省下 36 美元,實驗共歷時 5 年,全體總共省下超過 8.1 萬美元。
與此同時,社區電池也提升了發電效益,在用電尖峰期為電網減少高達
85% 的能源耗費。
幫 Kelly 和其他居民省下大筆家用支出的背後功臣,是深藏郊區邊緣叢林裡,一具容量達 1.1 百萬瓦時(MWh)的鋰離子電池。
白天它負責儲存來自家戶太陽能板的豐富電能,等到傍晚民眾返家,接連開啟電燈、烤箱等各種電器,也就是一天用電量的高峰時,此刻鋰離子電池再把白晝裡的儲電回輸電網。
翻轉傳統太陽能板的發電痛點
根據澳洲政府 2021 年統計,境內有超過 33% 家戶裝設太陽能板,夏季日正當中時,經常有大量光電一次湧入電網,導致電網負荷超載、調度失衡;當電力供過於求,電廠就得降載功率以避免電器或設備毀損,甚至出現削減量跟需求量一樣的窘境,當然也無助其他時段用電需求。
此現象我們稱之為再生能源電力削減(curtailment)或「棄光」。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考慮安裝負載量更高的電纜線,搭配效能更強大的變電所,用以在社區電網、大型發電廠電網之間,雙向輸送更大量的電能資源,然而此舉將所費不貲。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