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地、搶電、搶會員 充電站營運市場發展3大趨勢

未來Tesla在全球所擁有的3,500個站點、及其逾31,500充電樁將有可能逐步回歸開放市場。
李建樑攝


2021年末,拜登政府於4兆美國就業計畫(The American Jobs Plan)5大項目中,涵蓋了一項由50萬座充電站組成的充電網路基建計畫,彰顯大國對於電動車普及化的決心。其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表示,當前阻礙電動車普及化發展的元兇,便是人們總是搞不清楚能夠於哪裡、以及該如何充電。
無獨有偶,各國針對充電站基礎建設的資金投注與日俱增,亦助長全球充電營運商的商業機會。
根據Astute Analytica報告指出,2021年全球電動車充電站市值達930億美元,預期從2022~2027年間,其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會以平均20%逐步攀升。
對此,過去常年於北美市場發展的拓連科技(Noodoe)董事長王景弘認為,美國充電站市場正處於百家爭鳴且百花齊放的競爭態勢。
回望市場起飛之初,勢必有相對優勢的大廠可拔得頭籌,然而軟硬體設備一旦備妥,其進入門檻降低,未來充電營運市場的兵家必爭之地便會從軟、硬基礎設施,朝向注重「使用者體驗」的用戶服務,以及符合「車主習慣」的高利用率站點兩方面邁進。

趨勢一:由封閉走向開放
市場形成之初,站點與站點之間的「實體道路」及「虛擬網路」尚未打通,皆呈現支離破碎的窘境,營運商一方面積極搶地,以佈建更便民的充電網路;另一方面,亦透過自建封閉系統完善自家充電生態系,以爭取更多用戶,而在此模式最具經驗及代表性的廠商即為Tesla
王景弘指出,市場萌芽期,各路營運商以封閉系統爭取市佔為必然現象,過往PC、手機發展也曾經歷類似進程。
然而,一旦市場逐漸走向成熟化、透明化,使用者需求及其體驗的重要性將更為浮現,屆時「開源化」則為必然之勢。
台灣奧迪(Audi)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則表示,過去充電營運市場各路玩家思維相對封閉,再加上Tesla亦走封閉系統,因此當傳統豪華車廠齊進競爭行列,也無可厚非地希望透過「封閉」來增加「尊榮感」,台灣奧迪當初挾第一款電動車型e-tron進入台灣市場時,可謂是車廠開放充電網路的先驅。
「我們的策略就是不蓋自己的充電樁,並且開放奧迪充電樁給所有符合CCS1規格的車主使用。」黃南瑄進一步說道,欲使充電環境更加友善,有賴市場朝向更加開源的思維邁進,以奧迪為例,目前其旗下充電樁合作營運商源點(EVOASIS)、拓連(Noodoe)兩者軟硬體已開放串接,未來奧迪車主便可享有「漫遊」多品牌充電站的補電福利。
電動車充電市場由封閉走向開源,亦表示各路人馬已然就位,車廠、充電設備商、營運商、場域主各司其職,更有利於友善充電環境之發展。
Insider報導指出,Tesla正擴大「開源充電站」試點計畫,自202111月起,Tesla便陸續開放荷蘭、挪威、法國等地非Tesla車主可透過其充電站補電,截至目前,已開放約10個充電站、超過40座充電樁,並預計持續擴增開源式站點。
由此布局可知,未來Tesla在全球所擁有的3,500個站點、及其逾31,500充電樁,將有可能逐步回歸開放市場,一方面有利於Tesla充電站本身增加營收來源;另一方面,也將對加速完善全球充電網路布局,帶來正面助益。

趨勢二:導入綠能及電力管理
充電站聯網既成標配,將更有利於智慧電網及電力管理系統的導入。富比士(Forbes)商業雜誌指出,電動車充電需求的高漲對於各國電網及電力帶來衝擊性的影響,國際能源署(IEA)預估,累計至2030年,全球電動車將會需要525~860TWh電力,該數字高於2021年預估的80TWh7倍之多。……

資料來源:電子時報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