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30 台灣住商節能技術未來方向
面對疫情加速生活型態的改變,物聯網迅速發展趨勢,工研院以2030年臺灣住商節能技術發展方向為題,爬梳出「可能的未來」,為節能推動策略找出新視野。
能源向來是人類未來發展的重要議題,尤其2020年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衝擊下,全球人類生活模式遽變,在家上班、社交距離政策使電子商務、外送平台、線上影音串流平台等業績蒸蒸日上;再加上國內資通訊產業發展迅速、5G已開台, |其低延遲與高效能的傳輸優勢,勢必使人類往萬物聯網的目標更邁進,對節能設備的預測性維護及耗能管理,電力交易與調度等,將有許多著墨空間。然而網路大量、頻繁的應用,預期也將推升網路通訊與聯網設備能源需求,進而帶動相關產品能源效率規範與技術需求。
面對疫情加速生活型態的改變,物聯網迅速發展趨勢,工研院以2030年臺灣住商節能技術發展方向為題,爬梳出「可能的未來」,為節能推動策略找出新視野。
面對疫情加速生活型態的改變,物聯網迅速發展趨勢,工研院以2030年臺灣住商節能技術發展方向為題,推敲出未來住商發展情境趨勢,以「未來需求」為基礎,帶入市場發展的觀點,採用Decision-Focused Scenario研究方式,考量外部環境變化的影響,爬梳出「可能的未來」,為節能推動策略找出新視野。
2030年的我國住商決策情境的整體環境會是何種面貌?
首先,由於氣候變異、極端高溫已成常態;再者空氣汙染嚴重與後為避免傳染病擴散,建築換氣量提升,使得冷凍空調與空氣清淨用電增加。
其次,人口結構高齡化趨勢,改變我國住宅設備型態與用電,例如高齡社會使居家照護、醫療需求增加,安全監控、健康照護、智慧化家電、銀髮照護住宅需求可能浮現。第三,能源低碳轉型,再生能源的間歇性與變動性,可能影響供電的可靠度與電力調度的困難度,需從供需兩端、智慧電網及儲能技術來提升調度能力與空間;此外,普及的建築物整合型再生能源與電動車,改變建築電力供需,再生能源、儲能與建築用電設備整合系統與建築能源管理系統市場滲透提高。
文/謝志強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能源組副組長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預見2030 台灣住商節能技術未來方向
資料來源: 工商時報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