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低碳轉型 邁向循環城市
8大方針、17項策略、35個行動方案
2018年7月,臺北市領先各縣市發表國內第1份《循環城市推動計畫白皮書1.0》,針對水、能源、食物、廢棄物、交通、建築、產業及教育面向,提出8大方針、17項策略、35個行動方案,使北市朝向低碳轉型、循環價值的願景邁進。
再生能源與水資源再利用
為優先使用在地、永續、可再生的能源,北市府推動「追日計畫」加速太陽光電設置, 2019年12月累計容量28.94百萬瓦,預計2022年達36百萬瓦。
興建「廚餘生質能廠」,透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發電,轉廢為能。
促進水資源再利用,規劃「雨撲滿」、「雨水花園」及鋪設「人行道透水鋪面」,累計13.9萬平方公尺,2019年產製267萬噸再生水。
資源回收多元應用
為解決廚餘問題,推動「惜食減廢」,有43家企業、315家餐廳簽署「惜食公約」。
建立「盛食交流平臺」,7家公有市場響應,累計捐贈食材2.9萬公斤,5.9萬人次受益。落實源頭減塑,累計減少3,840萬餘購物用塑膠袋。
綠色交通永續住居
為提升閒置資源使用率與城市發展密度,北市推動「4U綠能共享交通」,鼓勵用YouBike、共享汽機車等「綠色共享運具」以多元轉乘結合智慧停車Uparking及電動車充電柱布建,打造便利的交通環境。
住宅則以南港機廠社宅為示範基地,導入循環經濟模式,優先用可回收或「循環建材」。
2018年7月,臺北市領先各縣市發表國內第1份《循環城市推動計畫白皮書1.0》,針對水、能源、食物、廢棄物、交通、建築、產業及教育面向,提出8大方針、17項策略、35個行動方案,使北市朝向低碳轉型、循環價值的願景邁進。
再生能源與水資源再利用
為優先使用在地、永續、可再生的能源,北市府推動「追日計畫」加速太陽光電設置, 2019年12月累計容量28.94百萬瓦,預計2022年達36百萬瓦。
興建「廚餘生質能廠」,透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發電,轉廢為能。
促進水資源再利用,規劃「雨撲滿」、「雨水花園」及鋪設「人行道透水鋪面」,累計13.9萬平方公尺,2019年產製267萬噸再生水。
資源回收多元應用
為解決廚餘問題,推動「惜食減廢」,有43家企業、315家餐廳簽署「惜食公約」。
建立「盛食交流平臺」,7家公有市場響應,累計捐贈食材2.9萬公斤,5.9萬人次受益。落實源頭減塑,累計減少3,840萬餘購物用塑膠袋。
綠色交通永續住居
為提升閒置資源使用率與城市發展密度,北市推動「4U綠能共享交通」,鼓勵用YouBike、共享汽機車等「綠色共享運具」以多元轉乘結合智慧停車Uparking及電動車充電柱布建,打造便利的交通環境。
住宅則以南港機廠社宅為示範基地,導入循環經濟模式,優先用可回收或「循環建材」。
更多詳細內容請點閱以下連結:北市低碳轉型 邁向循環城市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留言
張貼留言